
兒童齲齒的發病率從3歲開始增高,高峰期在6~7歲。此后,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。其原因大致為:幼兒期的乳牙齲齒隨年齡增長始由恒牙取而代之,大兒童吃零食漸少同時又注意了口腔衛生,從而減少發病等。齲齒是由多因素所致的疾病,目前認為三聯因素即細菌、宿主和食物的相互作用,這是致齲的主要病因。
所以防治齲齒的措施應針對此因素制定。首先,對宿主人體,在牙齒的發育期,要增加兒童的營養,保證供給嬰幼兒充足的蛋白質、維生素A、B、C、D和含無機物如鈣、鐵、磷等的食物,以利于嬰幼兒牙齒的正常發育。
其次,針對細菌和食物,我們從如下幾方面著手:
1.孕期保健孕婦要飲用含有一定量氟化物的水,其濃度為0.7~1.2毫升/升或多吃蔬菜、水果、喝茶、牛奶等含有一定量氟化物的食物和飲料,對小兒將來的牙齒發育和減少齲齒發生的機會,都有明顯的好處。
2.嬰幼兒早期口腔衛生保健避免嬰幼兒的“奶瓶綜合癥”,這種口腔病會導致乳牙廣泛受到腐蝕,以3~4歲小兒為典型。防止出現這種情況,主要是不讓嬰幼兒含著裝有奶汁或果汁的奶瓶睡覺。母親給嬰兒喂奶時,一旦發現嬰兒已睡著了,就要及時把乳頭脫出。父母應為乳嬰兒刷牙。
在嬰兒乳牙萌出前,父母可用一塊約5厘米正方形的紗布蘸淡鹽水,輕輕擦試嬰兒的牙齦上的菌斑去除。從3周歲開始,父母應指導他們逐漸養成自己處理口腔衛生的習慣。